华国锋纪念网 > 回忆缅怀

孟红:华国锋与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的不了情

2011-12-26来源:党史文苑编辑: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毛泽东主席故乡湖南有着很深渊源的人,他就是华国锋。华国锋虽然生于山西交城,但他的命运却与山青水秀的三湘红土地有着割舍不断的紧密关系。特别是韶山,更是华国锋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堪称他的第二故乡。


『亲自提议建立毛泽东陈列馆』

1951年初,华国锋调到中共湘潭县委担任第三任县委书记,1952年底,被提升为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行署专员,1954年担任中共湘潭地委书记。1955年7月,华国锋来到韶山,在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他写出了《克服“左”倾思想,积极迎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到来》《充分研究农村各阶级的动态》和《在合作化运动中必须坚决依靠贫农》三篇文章,引起毛泽东的注意。同年9月,毛泽东路过长沙,第一次接见了华国锋。10月4日至11日,党的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华国锋第一次作为列席代表参加了中央会议,由于毛泽东的推荐,华国锋在会上介绍了湘潭地区合作化的经验。毛泽东在向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介绍华国锋时,笑着说:“你是我的父母官哪。”一句戏言说得华国锋满脸通红。“一个老实人。”毛泽东公开赞扬道。

1959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回到韶山,时任湘潭地委书记华国锋陪同。第二年,毛泽东亲自提名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韶山人这样说,华国锋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韶山,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的建立发展也与华国锋的积极努力分不开。

在毛泽东一回韶山之后,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来韶山参观者日益增多,为此,韶山当地党委、政府在毛泽东故居附近的南岸建立了一个临时陈列馆,专门陈列毛泽东早期的生平事迹。

1961年4月8日,刘少奇到毛泽东故居参观,觉得临时陈列馆影响了南岸原住户的生活,提议撤出来。于是。毛泽东生平事迹的陈列打起了“游击”,先后转移于韶山学校和文化馆等地。

华国锋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说:“韶山是毛主席家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应该建立一个很好的毛泽东陈列馆。”但是中央没有这个意向,没有批文,谁敢拍板?即使中央有这个想法,毛泽东本人会不会同意呢?在1963年召开的中南局工作会议上,华国锋专门向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汇报了有关建立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的想法。陶铸当即表示赞同,并建议拨50万元专款。华国锋心里一喜,仍不放心地问:此事要不要告诉毛主席?陶铸一笑,说:“不能告诉他,他老人家知道了会反对的。我和总理打声招呼就行了。”

华国锋一回湖南,立即在湖南省文化局挂起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筹建办公室”的牌子,调颇有文化功底的孙策和马玉卿走马上任,担任正、副主任,并定下了毛泽东陈列馆六字“办馆方针”:庄严、朴实、美观。不久,经中共中央同意,择定距毛泽东故居约1里地的引凤山下办馆址。馆舍建筑工程由中南基建局、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广州市城市建设局、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和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

1964年6月10日,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破土动工,当年8月20日竣工。陈列馆建造工程一完工,华国锋就拍电报邀请陶铸前来检查。9月5日陶铸抵达韶山,瞻仰了毛泽东旧居,检查了建筑面积达2706.352平方米的毛泽东陈列馆。陶铸对陈列馆依山而建、朴实无华、内容丰富印象深刻,对陈列馆整个建筑的完工仅用了100天时间大加赞扬。

韶山毛泽东陈列馆于当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当时的陈列馆仅有三个陈列室,华国锋深感不足,他多次要求在陈列馆工作的同志出省搜集文物。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和堂妹毛泽建的照片,都是建馆后在外地通过多方寻找才得到的。毛泽东第一次回韶山时,在故居屋里仅见到毛泽覃的画像。后来找寻到的毛泽覃的照片是不是他本人呢?华国锋认为,这件事还是毛泽东最有发言权,于是,他很快将照片送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经过仔细地辩认,认为可靠,并在照片的背面写了两句话:原件退还,洗一套送我。在华国锋的直接领导下,陈列馆的资料搜集工作越来越顺利,材料也越来越多,陈列馆的同志们对此倍感欣慰。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毛泽东二回韶山时,陈列馆的工作却遭到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1966年6月17日至28日,毛泽东再次回到韶山,住在龙头山下的滴水洞,华国锋一直在主席身边作陪。有一天吃过早饭,呼呼啦啦一群人上车,毛泽东见了就问:“你们到哪里去啊?”“我们去参观您的旧居。您去吗?”毛泽东摇摇头。中午,大家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颇有体会地说:“我们刚刚在陈列馆看了主席一家的革命事迹,大家很受教育!”毛泽东却皱起了眉头,严肃地说道:“不要光宣传我一家,韶山有很多烈士,要多宣传他们。”

泽东的意见,引起了华国锋的重新思考。毛泽东陈列馆理应宣传毛泽东,主席那番话是他谦虚呢还是确实是批评陈列馆工作的疏漏?从1966年6月开始,全国各地已经掀起毛泽东崇拜热,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在这方面如果有丝毫过失或盲从,那都是对历史的犯罪。

毛泽东离开韶山后,华国锋立即召集韶山历史资料和陈列馆的同志们一起进行研究,最终得出意见:“我们要很好地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多收集一些韶山党支部的情况,把宣传毛主席的革命一家与宣传韶山烈士结合起来。”于是,陈列馆的同志们又重新开始了资料收集工作,不久便推出了韶山党支部五位烈士的事迹陈列栏。华国锋亲自前来检查,认真看了好几遍,露出满意的笑容。


『扩建毛泽东陈列馆应保持韶山原貌』

1966年底,正值“文化大革命”兴起的高潮,韶山成为全国“朝圣”的地方。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每天24小时开放仍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内容还要符合极左思潮,怎么办?韶山同志请教华国锋,华国锋总是这样一句话:“韶山的宣传,内容要真实准确,不能弄虚作假。”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很多人不远万里送来毛泽东的文物,一甄别竟发现有些是假的。在那时候这还了得,有些人就准备扣“帽子”,还有些人却觉得这些文物虽然不是毛泽东的,仍有政治意义,拿出来展览也有必要。

华国锋了解了这两种倾向后,立即来到韶山,找到当时韶山特区的负责人毛泽普彻夜长谈,谈到由于韶山的地位不同凡响,韶山的宣传和收集文物就更要认真,真实准确,决不能弄虚作假。对有些已经收集上来的不是毛泽东的文物,不能乱扣“帽子”,要通过仔细鉴别后上交文物部门,并认真分析造假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华国锋一席话说得韶山同志心服口服,他们觉得华国锋不管政治风云忽“左”或忽右,他都有自己的主心骨,从不弄虚作假。

 “文化大革命”期间,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除了陈列馆陈列的文物需经受真假甄别的考验外,陈列馆的建筑风格和馆址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陈列馆是1964年在陶铸的赞同和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陶铸被打倒后,陈列馆的建筑风格就首先受到“造反派”的非议,说继续保持陶铸插手的原建筑风格有损毛泽东的伟大形象,要重新建造韶山毛泽东陈列馆。

重建陈列馆的要求,也得到了韶山、湖南乃至北京不少同志的赞同。当然,他们的出发点和所谓“陶铸曾插手陈列馆”的原因不同,他们是从韶山的实际出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来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人日平均万人以上,最多时可达6万人。小小韶山冲,在上世纪60年代不到万人,一下子五湖四海的人涌了过来,陈列馆拥挤不堪,门庭若市。那时候,韶山冲还没有什么旅馆,在“文化大革命”高潮时,即使深夜,陈列馆里里外外依然人声鼎沸。从当时的需要看,初建时20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是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了。不少人认为,韶山要重新建立一个1.5万平方米的大陈列馆,而且要建成第一流的高楼大厦,以表示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这些人四处打报告,要求上级审批,甚至还选好了馆址。他们认为,要建立毛泽东新陈列馆是对毛主席无限忠心和无限热爱的行动,谁敢阻止?

华国锋了解了事实真相后,忧心忡忡。他从内心感到重建毛泽东陈列馆的意见是不可取的。对毛主席的感情不是靠建一个楼房陈列馆等外在的东西来表达,而是要真正理解和铭记主席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要真正理解主席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所以,“忠还是不忠”,建立新毛泽东陈列馆不是关键。对那些从形式上看问题的人,华国锋也没有简单地扣“帽子”。1969年初,华国锋向周总理请示“锦囊妙计”,总理问他:“湖南的意见怎样呀?你个人的看法呢?’’华国锋答道:“当然听中央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以不重建为好,扩建当然事不宜迟。”周总理也反对重建,同意华国锋以扩建陈列馆来适应形势需要的建议。华国锋得到总理的支持后,一回湖南,就建议当时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拨款172.7万元,对韶山毛泽东陈列馆进行扩建。

扩建工程由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湘潭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承担施工任务,1969年4月15日正式动工。当时华国锋正在北京参加党的九大。九大是在党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时间较长,从1969年4月1日一直开到4月24日,极左思潮影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华国锋在大会期间,却多次打电话给韶山,要求扩建工程一定要切记保持韶山原貌,反对搞“高、大、洋”。九大结束后,华国锋立即来到韶山,检查扩建情况,并反复强调:“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扩建是对的,不大动是对的。人民群众到韶山来参观,主要是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不是来看‘高、大、洋’的房子。要注意保持韶山原貌。”

华国锋在韶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保持韶山原貌。有人听多了反问一句华国锋:怎样才叫“韶山原貌”?华国锋憨厚地一笑说:“毛主席1959年6月回韶山,他看到的就是韶山原貌。毛主席有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就是韶山的原貌。”有些同志,包括韶山一些地方领导同志对华国锋这个“韶山原貌”不太理解。华国锋反复告诫,人民来瞻仰韶山,是来学习和了解毛主席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成长为一代伟人的,只有永久性地保持韶山“千重浪”的样子,才能让人们认识生养毛主席的家乡。

在1969年的扩建中,引凤山上有棵大树按原计划必须砍掉,华国锋听说后,亲自到实地查看,建议是不是把这棵树圈在陈列馆的天井中,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又增添了陈列馆内的自然风光,一举两得。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这次扩建面积达3185平方米,有goooo多名各界群众自发地参加义务劳动,于当年8月底竣工。新扩建的毛泽东陈列馆,朴实无华,至今那颗天井中的大树仍枝繁叶茂,四季常青。


『“华书记”重回韶山参观毛泽东陈列馆』

在韶山人眼里,华国锋就是亲人,是老友,而华国锋对韶山的感情又何尝不深呢!华国锋调到中央工作以后,由于工作太忙,他回到韶山的次数比较少,对此,华国锋深感遗憾。

1990年11月22日,深秋的韶山,墨绿色的山峦层层叠叠,浸染着暖意。69岁的华国锋偕夫人韩芝俊,带着离别多年的思念,来到了韶山。一听说“华书记”回来了,韶山人们激动万分,他们早就盼望着“华书记”回来,回来看看韶山的新发展和新变化。那一天,华国锋走到哪里,哪里就有自发欢迎的人群。根据韶山管理局的安排,华国锋一行先来到滴水洞。在这里,华国锋亲自做起了讲解员。在谈到1966年6月17日至28日他陪同毛泽东住在滴水洞的情况时,华国锋轻轻地说:“在那些日子里,毛主席每天都是看书,看文件,有时也散散步。”说到这里,华国锋脸色凝重,陷入了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中。

从滴水洞出来,华国锋望着韶山一座座新盖起的楼房,感慨万千地自语道:“隔了很多年了,想来这里看看。这里变化很大,盖了不少新房子。”他向韶山管理局的同志询问了韶山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情况后,忽然问到毛继生和毛振南现在在哪?

“他们已经离休了”,“家住得不远,要不要去叫他们?”

华国锋点点头,“方便的话,真想见见他们。”毛振南和毛继生都是韶山村人,那个时候,毛振南担任第一届湘潭人民政府委员,毛继生任韶山村党支部书记,后又担任韶山区供销社党支部书记,在毛主席回韶山的1959年又担任了韶山人民公社的党委书记,被毛泽东戏称为“山神”。华国锋当时曾担任湘潭县委书记,后又任地委书记。他们三人从解放初相识,一晃40年过去了,如今一个个年过花甲,彼此相见,感慨良多。

华国锋紧紧握住毛振南的手,问:“我1972年陪外宾来韶山,怎么没有见到你呀?”

毛振南笑着说:“那时候在搞‘文化大革命’。我受到冲击调到湘西龙山县去了。”华国锋笑了起来:“今天你不受冲击了,我们一起去看看纪念馆。”1990年的毛泽东纪念馆和1969年的毛泽东陈列馆虽是一个馆址,可内容上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华国锋看得很仔细,一条条字幕,一个个展室,始终面带笑容。参观展览出来,华国锋又要求一起去看看毛主席故居。毛振南听着大家都叫华国锋“华老”,便开起玩笑说:“我们是叫你华书记,还是叫华老?”“华书记”是华国锋在湖南期间韶山人民对他的习惯称呼。华国锋笑了:“不见外就行了,你就叫我华国锋、老华都行。”在去毛主席故居的路上,不少游客和韶山当地百姓都自觉地列队、鼓掌表示欢迎,有些个体户甚至弃摊不顾跟着华国锋来到故居。韶山领导看了似乎觉得不妥,华国锋却笑着说:“人多了有什么不好,群众跟着不要紧。”还不时地摸摸路边孩子的头,和老同志们握握手。

当天晚上,华国锋一行在韶山宾馆二号楼用晚餐。晚饭后,韶山乡政府按当时接待贵宾的惯例,送给华国锋四包韶山茶叶,华国锋摆摆手拒收了。韶山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了,华书记还是像过去一样,不拿基层一根草棒子。

第二天中午,华国锋离开韶山,前往湘潭。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回过韶山。虽然华国锋一直身处北京,与韶山远隔万水千山,但这时空距离却永远都不能割断他对韶山的深切情感。华国锋说,韶山是他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 ■

(该文摘自《党史文苑》杂志2011年15期)